37000cm威尼斯官网

文化校园


浙外学人:中文学院赵红娟教授



来源: 作者:编辑:时间:2013-02-25

编者按:

   “大学者,非谓有大楼之谓也,有大师之谓也。”名师是大学的重要标志,他们教书育人,更以其治学态度、精神品格丰富充实大学文化。
    为更好地营造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,我们在校园媒体中开辟专栏,陆续介绍“浙外学人”,宣传展示他们的风采,介绍他们学问人生的多彩经历和至深感悟,弘扬他们的高尚精神,以激励全校师生为加快建设外语特色鲜明、教育品质一流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而奋发努力。


   

    赵红娟,女,1970年10月生。浙江义乌人。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,文学博士。
    从事专业: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《晚明望族的文学编刊与传播研究》一项,主持并完成《失落的苍穹——董说与明清之际遗民文化心态研究》等上海市与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五项、其他省市厅级课题七项。出版学术专著《凌濛初考论》、《明遗民董说研究》等四部,点校《臧懋循集》一部,在《文学评论》、《文学遗产》、韩国《中国文化研究》等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。博士论文获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,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;论文论著获教育部“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”(人文社科)三等奖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、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、三等奖、浙江省社联首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等。主要代表作有:《从孙悟空形象看〈西游记〉对悲剧和喜剧的超越》、《〈孔雀东南飞〉中婚姻悲剧心理析解》、《〈西游记〉与〈西游补〉关系新探》等。
    人才项目与称号: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,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、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、湖州市十大杰出青年、上海师范大学之星、浙江省第十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优秀指导教师。
    学术兼职: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、中国《西游记》文化研究会理事、浙江省《水浒》研究会理事等。

    学术研究:板凳要坐十年冷,时间须有紧迫感
    
“板凳要坐十年冷”,就是要不慕名利,甘于寂寞,专心致志地做学问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,复杂的现实常会让人变得浮躁,物质利益总会不时的干扰人的心灵。参加工作近二十年来,不管外界有多少嘈杂和干扰,如果哪天不好好看书,我就会有莫名的愧疚。如果哪天能工作或看书八小时,睡觉前会觉得特轻松。扎实努力成了我心灵最大的安慰。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、同学中,有人做过营销,有人在外兼过职,有人改了专业,或踏上仕途,但我一直坚守着我的古代文学。记得在一些谈感言与体会的场合,我说过一句冠冕堂皇的话:“学术的道路上需要一种超越,一种对‘何不策高足,先据要路津’的世俗功利的超越。”
    学术的道路上也需要一种信念,一种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的执着信念。我不是善于圆滑变通之人,容易执着于某件事务。一旦下决心,就会倾全力去做它。在上海读博时,能很快沉入博士课业,极早地定下论文选题,也很幸运地被立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。在高质量完成课题的目标下,每天寝室、食堂、图书馆三点一线,于是产生与刊发了一篇又一篇学术论文。也因为有这些高质量的论文作支撑,所以博士论文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,获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称号,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。
    读书求学,虽然辛苦,但因为投入,所以根本不觉得。只有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时,才忽然发觉自己身体素质变得很差。记得我从南京大学读硕回来时,因为气短,几乎不能连续上两节课。以致我先生一开始不同意我再去读博,他开玩笑说:“你读个硕士回来,就一脚踩在棺材里了,再读还要不要命?”读书科研,虽然辛苦,但也时时感觉到是轻松,是自由。那是因为我从心底里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专业。在图书馆翻动那线装书,阅读那繁体字,似乎都是一种享受,尤其是那残破的手稿,不由得让人心动。书中的诗文,更是将我带入山流溪涧、竹树桃花、草房木桥的境界中,一种思古之幽情油然而发。
    关于时间紧迫感,我在一些谈感言的场合,也说过一句话:“学术的道路上要有一种紧迫感,一种‘譬若朝露,去日苦多’的时间紧迫感。”这句话虽然也说得冠冕堂皇,但实际上很真切。作为高校教师,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,如果没有紧迫感,自己给自己一点压力,时间就很容易溜走,然后在蓦然回首之际,觉得一事无成。正是因为有了时间的紧迫感,不仅我的博士论文较早完成,而且在毕业回校前,预先收集了下一个课题的研究材料。我自认为是一只笨鸟,但因为有时间的紧迫感,每天坐板凳的时间比较长,也就慢慢地磨了点东西出来。

    教书育人:培养学术研究思维,创建学生展能平台
    
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,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能力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,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可能是一届弱于一届,但网络的应用能力、组织演说能力却似乎一代胜过一代。在这种情况下,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古代文学教学模式的缺陷也就越来越明显。如何针对当今学生特点,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,真正把教与学的过程变成一个领悟、发现、研究与创作的过程,自然成为古代文学教学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。为此,我一方面,努力以科研促教学,把学术前沿问题和自己的研究成果引入教学,从而更新教学内容,培养学生提出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突出大学教育的专业性。像《孔雀东南飞》和《莺莺传》的婚姻爱情悲剧解析,杜甫《江畔独步寻花》与海棠诗公案剖析,《西游记》孙悟空悲剧形象阐释、凌濛初与《两拍》的双向解读等,都是来自于自己的研究成果,而且这些成果在学界多有影响。从发现问题、收集材料,到形成观点、论证分析,通过剖析自己论文的写作过程和方法,来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。这也有利于毕业论文选题时导师、学生的双向选择,像09中文就有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我这块做毕业论文,这样我的选择余地就较大,论文质量也就相对有保证。我所指导的夏春锦的毕业论文曾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,并获浙江省第十届大学生“挑战杯”学术科技创新二等奖。而且该同学自此爱上了读书写作,创办了《梧桐影》杂志,并已有著作《悦读散记》正式出版(四川出版集团2012年5月版)。
    另一方面,我较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,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、形式活泼的教学实践活动,主要有文学名著改编演出、名家名作课堂讲授、“我与古代文学有约”主题班会、经典诗文熟读背诵、教材教案阅读与摘要、课程小论文写作等。这些教学实践产生了一系列的成果,我择其优者,上传到了古代文学精品课网站。其中“我与古代文学有约”活动,活动前有策划书,活动后有总结,不仅内容丰富多彩,而且形式新颖。除常见的经典诗词吟咏、背诵,还有诗词创作、诗词演唱、诗文问答、抽签答诗、诗词游戏、文学作品演绎、个人能力大比拼等。整个活动趣味性强,做到寓教于乐。特别是文学名著改编演出活动,有剧本、剧照、视频、花絮、感想等,成果内容十分丰富,优秀剧目迭出,其中08中文班改编演出的《三借芭蕉扇》,曾参加学校学生党员之家举办的联欢晚会演出;09对外汉语班改编演出的《红梅记》,曾参加学校举办的中英文舞台剧大赛并荣获一等奖,其中唐源还获最佳男主角奖。《三借芭蕉扇》等改编演出的成功是我在实践教学上的一个有效尝试,这些实践教学成果也获得了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。